最近中鋼轉債飛了,不少人200多元沖了進去,后盤跌倒180+。跳可轉債的大坑是種什么體驗?淦!今天就來聊聊“投資可轉債都有哪些虧錢的大坑”,是的,虧錢。以往寫文章都是說應該如何投資才能掙錢,這次逆向思維,咱們來說說都遇到的哪些可轉債的大坑。
大坑一:正股漲停,賭明天還漲停而買入可轉債。會飛的不一定都是鳥,也許是風把豬吹上天了。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華通轉債,2020年4月4日華通醫藥公告重組,4月22日正股一字板漲停,可轉債最高殺到了186元。然鵝,風向突轉,正股高開低走一個悶殺,可轉債也一樣的走勢,單日跌幅23.9%。隨后可轉債更是跌倒了100元附近。真是站在高崗非常涼爽,“高處不勝寒”!
大坑二:即將強贖的可轉債,120+附近買入博弈到130元。大部分的可轉債都會強贖,債現價基本都能到130元。但這里投資忽略了時間要素,用1天到130元和用6年到130元收益率差別太大了。而且120+附近買可轉債不一定上130,還可能殺下去。最坑的例子就是藍標轉債,從3月11日到4月4日,滿足了14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滿足130以上了,就差1個交易日。很多網友在120元附近買入博弈藍標轉債會完成最后一個130以上的收盤價,沒想到這哥們殺跌至110元以下,目測坑了不少投資者。
大坑三:可轉債都能強贖到130元。以前我也以為都會強贖,沒想到格力轉債打了臉。格力轉債設置了奇葩的回售條款,只要符合回售條件就不限次、不限時間的執行回售。造成了格力轉債到后期一直在100元附近晃蕩,買了格力轉債虧錢、虧本、還虧時間。
大坑四:賭可轉債主動下修轉股價到底。這個坑我跳過,當時跳的是水晶轉債。2018年10月17日水晶轉債公告要主動下修可轉債,原本是件好事,畢竟下修后能提高轉股價值,債現價也從88.6元拉升大了95.4元。誰知,公布后并未下修到底,記得最低能下修到10元左右,結果是只下修到了16元,債現價第二天低開最低到90元附近,只好趴著安心當了債權人。
大坑五:折價(負溢價率)套利。未進入轉股期的可轉債經常會出現-10%以上的溢價率,比如特發轉債,漲起來洶跌起來更洶。從255.9元跌到171元只用了6天,雖然負溢價率很高,但這個套利風險真心很高。另一種是進入轉股期的可轉債,比如利歐轉債,常常是當天會出現小額的負溢價,等你當天轉債第二天準備賣出時,正股一個大低開把所有人都套在里面。
大坑六:買入正股配債打新,結果正股跌得一塌糊涂。這個坑打新的朋友經常遇見,原本打新債是為了午飯多加個雞腿,為了提高中簽數量而買入了正股進行配債,沒想到正股卻連續吃面下跌不停。最近的例子就是明泰轉債,配債前正股直接低開-5%以上,絕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。